您好,欢迎来到铝浩铝单板网!

全国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铝浩铝单板网

联系人:铝浩

手机:

E-mail:68048562@qq.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穆院广云路穆院工业区

新乡包柱铝单板厂家网站设计(中国发动机之痛)中国汽车发动机产量,

发布时间:2024-06-29 01:27:51 人气:75 来源:vowih.com

压死日本汽车,最后一口气的不是电动车,而是发动机。2014年,日本汽车界干了一件大事。丰田、本田、日产、铃木、三菱等八家日本车企,搞了一个发动机联盟,准备对汽车发动机发起技术革命。

他们的目标非常大,大致是要在2020年之前,将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50%左右熟悉汽车的都知道,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热效率是衡量发动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热效率越高,油耗越低日本汽车就是靠着油耗打遍天下无敌手。

如果日本汽车联盟的目标能达到,那么燃油经济性将再次提升三成以上,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将是一次降维式的打击因此日本上下又将这次发动机革命列为“国家战略”,势必在汽车上进行一次技术大升级消息一传出来,就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轰动。

其他国家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日本车企们太猛了在当时,丰田汽车销量刚刚突破一千万辆的成就,力压大众、通用等欧美车,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的榜首再加上本田的436万辆,雷诺日产联盟的近850万辆销量等等。

仅粗略估计,日本发动机联盟的汽车销量占到世界1/3以上,实力堪称世界第一除非欧洲和美国也像日本一样,各自组成联盟,否则没有人是这个联盟的对手,可惜欧美可没有日本车企这么团结因此日本发动机联盟相当被看好,没有人认为这样一个联盟会失败。

然而十年时间过去,这个联盟还真就失败了日本车企没有一家热效率能破50%,发动机联盟不仅没能实现技术变革,就连看家的发动机技术都被超越了最最关键的是打败他们的,不是欧洲车企联盟,也不是美国车企巨头们,而是当初最不被看好的中国车企,甚至中国车企连成立联盟都没有,就集体实现了突破。

吉利中国星智能双擎热效率超过44%,奇瑞鲲鹏热效率超过44.5%,比亚迪旗下的发动机更是将热效率冲到46%以上,而且已经量产。

简直丧心病狂!除此之外还有上汽,长安等车企,他们旗下的发动机热效率也冲上了45%左右丰田汽车急的连夜发布消息称自家也有46%!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是实验室产品人们惊讶的发现,日本车企曾经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竟然开始落后了!。

中国车企发动机集体崛起,把日本车企以及国内外的吃瓜群众看的一愣一愣的什么时候列强竟是我们自己?因为发动机强悍,中国油车开始大量出口海外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而且靠的还不是中国电动车,而是燃油车,占比超过75%。

很多人至今没搞明白中国发动机如何超过日本的把时间往前倒个十年,没有人认为我们的发动机能超过日本2010年左右时,就有人在某平台发了一篇著名的帖子:中国能造出世界主流发动机吗?这个帖子非常火,仅仅回答就有上千人,但是当时的回答几乎都是一边倒看衰中国发动机。

我稍微看了下,很多业内人士从零部件到技术,详细论证了发动机有多难,然后得出了一致的答案:中国还无法造出主流发动机其实也有一小部分人为中国车企说话,不过那也是带着鼓励性质,就好像说,咱家的孩子还小,以后一定会成材一样。

说出来的话多少有点勉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他们悲观情绪为什么这么大?但是当我去查了一下当年的中国发动机技术储备时,这才发现错怪他们了仅仅十年前,我们发动机与日本差距可以用鸿沟来形容在2010年前,中国压根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动机,自己研发不出来,买也买不到高性能发动机。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搭载最多的是三菱产的发动机。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汽车,能够买到最先进的发动机,只有三菱提供的4G6系列和4G1系列发动机。

先不说三菱发动机本身就比不过丰田和本田,就算在三菱内部,这两款发动机也不是最先进的然而就算是这种二流发动机,就能统治整个中国市场据估算,一度有90%以上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搭载的都是这两款发动机而且中国车企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想要采购的中国车企,不仅要高价购买,还必须搭配三菱的变速箱一起买,也被业内叫做三菱霸王条款。

作为对手的日本车企呢?2016年时,市面上主流的发动机热效率还在33%-37%之间,日本丰田就推出了一款全新设计的2.5升汽油发动机。它的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0%以上,整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别小看这点差距!理论上,人类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的极限,大概在50%左右,而且越接近极限越难,最后0.1%的突破可能比之前99%加起来都要难因此热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是很多车企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这还只是丰田一家而已,其他的各家日本车企,也都有着自己领先世界的独门绝活。

比如说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发动机热效率提高9%之多,被人成为“省油仙人”。还有本田的“地球梦科技”,整合了一系列的发动机先进技术,最终造出了百公里油耗仅有5.3L的新飞度。

熟悉汽车都知道飞度,这款汽车相当“垃圾”,配置要啥没啥,只有一个收音机可以用,可偏偏它的销量特别好,曾经长期霸占中国A0级汽车市场的销冠原因无他,就是真的省油因为销量太好了,车主们戏称为“买发动机送车”。

当然让全球汽车最绝望的还是丰田的混动发动机,它采用了行星齿轮技术,几乎将混动推到了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高度就连大众找日本车企购买混动发动机都被拒绝了可见,当时日本车企的发动机真的强到令人绝望,也难怪很多人不看好中国汽车。

但更让人难受的还不只是技术差,而是中国发动机几乎被日本专利给堵死了日本车企在全球抢注发动机专利,构建了密不透风的专利壁垒以丰田为例,他们在申请技术专利时,并不是申请单独的专利,而是将复杂的专利拆开把一个大的技术分成几个主要技术和一大堆的辅助技术,然后全世界申请专利。

这种交叉专利相当恶心。世界各国的专利保护期大多是20年左右,但是丰田通过专利群注册,就算其中一个专利过期了,丰田还能依靠其他辅助专利继续延长专利保护期。

等其他车企突破了这项技术,想要应用时就会发现上下游的其他辅助技术依然不能用流氓专利说的就是这种专利本来是为了保护发明者的权益,共同创新,但是在日本车企的操作下,专利就成了阻碍其他车企发展的尖刀丰田就是靠着这种方式长期把持着混动的专利,其他国家的发动机就得想方设法绕过这些专利。

其实欧美车企还好,毕竟发展的比日本还要早,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专利,大不了大家互换一下就好了可中国车企就惨了,就算你有钱,愿意投入,专利群也会成为鸿沟除了专利外,发动机的零部件也是中国发动机拦路虎

日本汽车工业有一个非常特殊制度:捆绑制,就是日本车企往往会绑定自己的供应商,双方就像伴生的关系一样,可以合作十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因此零部件企业得看日本车企的脸色中国车企就算研发出了技术,也买不到高质量的零部件。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发动机的境遇十分艰难,前面的日本几乎在技术和产业链上全部封死了,想要研发出主流的发动机,真就是难上加难这也是早期业内人感到绝望的原因那么中国是怎么用十年时间就实现突破的呢?用一句总结,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种答案,就是靠最传统的思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这种思路很传统,既然被专利群围堵,那就不突破了,我直接赌上一切去引进技术,用钱换时间这种方法非常费钱,可以说九死一生,需要有极大魄力者才能做到这条道路的代表,就是吉利。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很多车企濒临破产,就连美国汽车巨头福特也不得不断臂求生,对外抛售大量优质资产,其中就包括欧洲老牌车企沃尔沃这家从1927年就建立,曾经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的老牌车企,有着吉利甚至所有中国车企最想要的东西:世界主流甚至是先进水平的发动机技术,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以及最宝贵的一整套技术研发体系。

如果能够收购沃尔沃,在汽车发动机研发上,中国企业最起码能少走十年弯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敢走这条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给出的收购条件是18亿美元的现金,外加9亿美元的后续运营资金,总共需要付出27亿美元的资金。

这已经是骨折价出售了,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车企来说,依然是天价。尤其是吉利,2009年,吉利全年的营业收入也不过是14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只有不到12亿元,靠吉利自己,再过十年都买不起沃尔沃。

结果人家吉利就是敢豪赌,他们对外融资贷款超过200亿元,比当时整个吉利的市值还要高一旦收购沃尔沃没能取得成绩,把吉利卖了可能都还不起钱,这无疑是一场蛇吞象的豪赌但吉利赌赢了,收购整合之后,吉利就与沃尔沃在欧洲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接着又推动沃尔沃在上海设立中国研发中心。

经过几次运作后,吉利获得了沃尔沃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研发实力有了质的提升,直接有了研发先进发动机的能力2017年,吉利在沃尔沃最新的VEA发动机架构的基础上,研制出了1.5TD系列发动机,经过后续的改进,1.5TD系列发动机在2020年获得了“中国十佳发动机”的称号。

在2021年11月更是以43.32%的发动机热效率,实现了对丰田的超越吉利成功了,它的骚操作至今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神话估计丰田怎么也想不到,超过自己竟然如此简单,只要胆大心细就可以如果说吉利的成功还算正道,那么奇瑞和比亚迪的思路就非常有意思,就是用“阳谋”,正面硬刚日本车企。

奇瑞的阳谋是用日本车企的魔法打败日本发动机日本汽车产业链不是深度捆绑供应商吗?不是不让核心零部件卖给中国车企吗?但这世界上又不是只有日本车企,还有一大堆国际汽车供应商呢这些供应商同样被排除在日本联盟之外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日本车企可以绑架供应商,那么中国车企为啥不能搞合纵连横?当然可以这些国际汽车供应商早就眼红日本车企的份额了,而且他们在这个行业耕耘了几十年,都有着一些独门绝技,只要有人能够整合这些供应商的力量,那就有了跟日本车企扳手腕的可能。

而奇瑞就有这样的本事。2017年,奇瑞掏出了一款名为E4T15B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热效率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7.1%。

即便是放到国际舞台上,也是先进水平了它就是奇瑞与国际供应商“合纵”战术的杰作发动机的涡轮来自全球最大汽车涡轮供应商霍尼韦尔霍尼韦尔与奇瑞共同为这款发动机研发了新的涡轮,新涡轮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而且压缩气体效率也更高,能够让发动机内汽油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热效率。

涡轮增压必备的中冷器,由奇瑞与汽车冷却系统巨头法雷奥联合研发的,采用了更高效的水冷系统,更高效的进气管路,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就连发动机的核心——ECU芯片,都是奇瑞跟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博世合作研发的。

ECU芯片负责控制发动机的进气、喷油、点火、排气等全套动作,堪称发动机的大脑,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效率上限等于说,奇瑞整合了汽车各个巨头们的先进技术,从而绕过了日本汽车企业的专利和技术壁垒也正因此,奇瑞的这款发动机甚至还没用到“超高压缩比”、“稀薄燃烧”等前沿技术,仅靠对现有主流技术的整合和优化,就实现了发动机热效率的飞跃。

这说明了一件事,日本汽车发动机联盟固然强大,但他们也不能一手遮天,世界汽车市场如此广阔,与供应商们的“合纵”,掀翻日系发动机的统治地位并不是不可能的吃独食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上面这两种超越方式,日本还是能接受的,毕竟他们不是输给中国车企,而是其他国家的技术。

只要给日本车企时间,他们还是能反超回来的,真正让日本车企绝望的则是比亚迪的超越路径。

因为比亚迪的方案则是跳出日本的舒适圈,将他们发动机技术釜底抽薪日本车企们不是组成发动机联盟?想要在发动机上进行技术升级吗?中国车企干脆直接发动汽车变革,改走电动车路线了,原本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直接变成了电机、电池和电控。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电动车就像智能手机一样,用芯片、软件、电路系统来控制,肯定比你传统机械控制的发动机更加先进燃油车引以为豪的百公里加速度、发动机热效率完全被降维打击更过分的是日本车企在发动机积累了庞大的专利,像行星齿轮,混动技术等等专利群,一夜之间落后了。

这条路走的最快的就是比亚迪。

从2008年推出的第一代DM技术开始,比亚迪就认定了,以电为主,以油为辅这条思路是可行的在经历了2013年的第二代DM,2018年的第三代DM两次大迭代之后,在2020年,比亚迪终于掏出了全面超越日系发动机的第四代DM技术。

凭借在电池、电控、电机上十几年的技术积累,这一代的DM技术中,使用的骁云发动机实现了彻底的减负,成为了一款混动专用的发动机轻装上阵的骁云也不负众望,以43%的热效率打破了丰田保持多年的41%发动机热效率世界纪录,成为了全球量产发动机中最省油的存在。

而比亚迪在最近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更是将发动机热效率的世界纪录提高到了46.06%,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

打的日本车企完全没脾气想想看这几条路线,并购吸收+合纵研发+弯道超车,在这么多路径的多管齐下之下,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这才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崛起2024年1月,中国车用发动机出口数量为34万台,是同期进口数量的34倍。

短短十年时间,中国就拿下了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当然有些人会问,我们不是依靠低端抢占市场么?如果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发动机已经安装在世界最顶级的豪华汽车品牌上了2023年,奔驰与吉利达成合作,奔驰新一代的CLA轿车,将搭载由吉利研发的混动引擎。

十年前的那群人,恐怕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中国不仅研发出最强的发动机,还反攻豪车品牌?当中国发动机变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一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2018年,日本汽车行业爆出巨大丑闻,马自达、铃木、雅马哈等日本厂商,被发现在汽车燃油效率和尾气排放测试中存在造假行为。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报告显示,仅从调查到的2012年算起,铃木公司送检的1.2万辆车中,就有高达6千多辆存在违规、造假等行为。

好家伙,人家造假是数据里面掺水,日本造假是水里面掺数据中国车企也看懵了,以前他们都是以日本发动机为榜样结果我辛辛苦苦努力了半天,又是引进技术,又是拼命研发混动的,好不容易追上你们了,你们却告诉我,我们那些数都是吹牛的,都是造假的?。

那我这十年拼搏算什么?日本汽车神话破灭的太快了,以至于很多网友都没明白列强竟是我们自己吗?或许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好好适应一下中国汽车王者的形象了!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线